1. 首页 > 生活百科

清中汤由哪几味组成 清中汤的中成药叫什么

文章目录

一、清中汤由哪几味组成
二、清中汤的处方
三、清中汤的临床运用


清中汤由哪几味组成


1、清中汤由哪几味组成


清中汤源于《统旨方》,由黄连、山栀子、陈皮、茯苓、半夏、草蔻仁、甘草、生姜组成。


2、清中汤的功效


原治“胃中大热作痛”。余以之治急、慢性胃炎、溃疡病等引起的急性胃脘痛,证属郁火或实热者,屡试屡效。如属肝郁气滞尚未化火或虚寒胃痛不可妄投。方中黄连、山栀子苦寒清火;陈皮理气;佐半夏、草蔻仁、生姜之类,辛温以散邪,兼能降逆。郁散则火随之得泄,脘痛乃止。又恐连、栀苦寒戕伤脾胃,以茯苓、甘草健脾和胃。全方寒热相伍,辛升苦降,相辅相成。既清火开泄肝郁,又降逆和胃止呕,是临床治疗郁火胃痛良方。



3、清中汤的来源


【来源】《医学心悟》卷三。


【组成】香附陈皮各4.5克黑山栀金铃子延胡索各2.4克甘草(炙)1.5克川黄连(姜汁炒)3克


【用法】水煎服。


【主治】热厥胃痛,或作或止,舌燥唇焦,溺赤便闭,喜冷畏热,脉洪大有力。


【来源】《古今医彻》卷一


【组成】黄连2钱,山栀(炒)2钱,陈皮1钱半,茯苓1钱半,半夏1钱(姜汤泡7次),草豆蔻仁(捣碎)7分,甘草(炙)7分。


【用法】上以水2盅,加生姜3片,煎至8分,食前服。


【主治】胃脘火痛。外感胃脘痛,里有热者。



清中汤的处方


《杨氏家藏方》卷二十:清中汤


【处方】菖蒲(家生者,刮去皮、须,切作片,米泔浸三日,压去苦水)500克生姜的功效与作用150克(不去皮,细切)白盐120克(与菖蒲同腌一宿,焙干)白术60克甘草的功效与作用60克(炙)


【制法】上为细末。


【功能主治】治腹痛,恶心。
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3克,开水冲服。


【摘录】《杨氏家藏方》卷二十


《证治准绳・类方》卷四引《医学统旨》:清中汤


【处方】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山栀(炒)各6克陈皮的功效与作用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各4.5克半夏的功效与作用3克(姜汤泡七次)草豆蔻仁(捣碎)甘草(炙)各2克


【功能主治】治火热内蕴之心痛、胃脘痛。


【用法用量】用水400毫升,加生姜3片,煎至320毫升,空腹时服。


【摘录】《证治准绳・类方》卷四引《医学统旨》


《医学心悟》卷三:清中汤


【处方】香附的功效与作用陈皮各4.5克黑山栀金铃子延胡索各2.4克甘草(炙)1.5克川黄连(姜汁炒)3克


【功能主治】治热厥胃痛,或作或止,舌燥唇焦,溺赤便闭,喜冷畏热,脉洪大有力。


【用法用量】水煎服。


【摘录】《医学心悟》卷三



清中汤的临床运用


清中汤,原治“胃中大热作痛”。余以之治急、慢性胃炎、溃疡病等引起的急性胃脘痛,证属郁火或实热者,屡试屡效。如属肝郁气滞尚未化火或虚寒胃痛不可妄投。


方中黄连、山栀子苦寒清火;陈皮理气;佐半夏、草豆蔻之类,辛温以散邪,兼能降逆。郁散则火随之得泄,脘痛乃止。又恐连、栀苦寒戕伤脾胃,以茯苓、甘草健脾和胃。


全方寒热相伍,辛升苦降,相辅相成。既清火开泄肝郁,又降逆和胃止呕,是临床治疗郁火胃痛良方。


例如:某患者因胃脘剧痛入院,被诊断为“急性胃炎”。先服颠茄合剂,并肌注阿托品、非那根、维生素K4等鲜效,肌注可暂时缓解,旋即又剧痛不止。继用中加味芍甘草汤亦罔效,延余诊治。


症见胃脘剧痛,拒按,心烦口苦,恶心欲呕,泛酸嘈杂。舌红、苔黄,脉弦数有力。病属火郁中脘,胃失和降。法当清泄郁火、和胃降逆。


处方:黄连、法半夏各7克,陈皮10克,炒山栀子、茯苓、川楝子、白芍各12克,甘草3克,草蔻仁5克,生姜3片。水煎服。晚9时进,2小时后痛势大减,午夜痛除,安然入寐。又进2剂治愈出院。